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蜀梼杌序 北宋 · 张唐英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三○、《成都文类》卷二三、《全蜀艺文志》卷三○、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七八、道光《新津县志》卷四○、同治《重修成都志》卷一二、民国《合川志》卷五八、《宋代蜀文辑存》卷一三
尝观自古奸雄窃据成都者,皆因中原多故,而闭关恃险,以茍偷一时之安。
譬夫穿窬之人,利于昏瞑之夕,至于白昼皎然,则无能为也
韦皋守蜀二十馀年,其才智机权,过于王、孟远矣,止欲求兼两川节钺,而不能得。
刘辟惑术士之言,自谓才过项羽,不数月,就槛车之缚。
盖是时,朝廷清明,刑政修举,贤智在位,纪纲整葺,彼虽欲不臣,势不能为也。
使、辟在五代时,其为恶必有大过于王、孟者。
以此知朝廷治则蜀不能乱,朝廷不治则不惟蜀为不顺,其四方藩镇之不顺,亦有不下于蜀者。
王衍之入洛也,三蜀之人尽喜中国之有圣人,而庄宗总制失驭,中外继叛。
蒲禹卿恸哭曰:「观天下事势如此,人岂有安泰之期耶?
必重不幸尔」。
洎知祥入蜀之后,明宗颇以蜀人为疑,凡高赀有力者,尽令东徙。
张中立叹曰:「蜀中之叛,非蜀人为之也,皆朝廷委用之臣所为也」。
其言盖有激而云尔。
善乎,田龙游之论曰:「僭伪之主改厅堂为宫殿,改紫绶为赭袍,改僚佐为卿相,改前驱为警跸,改妻妾为后妃,何如常称成都尹,永无灭族之祸耶」?
兹可谓药石切至之言也。
王、孟父子,四世凡八十年,比之公孙述辈为最久远,其间善恶之迹,亦可为世之鉴戒,编录者如《耆旧传》、《鉴戒录》、《野人閒话》之类,皆本末颠倒,鄙俗无取。
真宗时制诰路公振修《九国书》,有前蜀、后蜀《世家》、《列传》,然而烦简失当,尚多疏略。
张扶、冯涓、张士乔、段融、蒲禹卿、张云、陈及、田淳之徒,谏诤章疏,皆有益于教,尽弃而不录,此观者所以惜其有未备也。
予家旧藏《前蜀开国记》、《后蜀实录》,凡三十六卷,尝欲焚弃而不忍,今因检阅始终,削去烦冗,编年叙事,分为十卷。
其间事实未显,如髯须肥遗、远望绩长、禹粮蒲骚之类,各为解其失误。
凡《五代史》及皇朝日历所载者,皆略而不书。
名曰《蜀梼杌》,盖取楚史之名,以为记恶之戒,非徒其小说,盖使乱臣贼子观而恐惧云耳。
张唐英次功
按:《蜀梼杌》卷首,学海类编本。
蜀镜词 清 · 吴锡麒
 出处:浙西六家诗钞卷之六
镜径三寸六分,重十两有半,背作宝相花八,盛捧双鱼海螺之属。铭曰:「鍊形神冶,莹质良工。当眉洗翠,对脸传红。如珠出匣,似月停空。绮窗绣幌,俱涵影中。」几三十二字小篆。按,张君房《丽情集》载蜀后主衍凤州天雄军节度使王承休妻严氏有美色,爱幸之,赐以妆镜。其铭云云。
古镜苍凉秋一片,镜中之人今不见。
三十二字铭在阴,写翠传红过如电。
丽情记自张君房,王家阿妇承恩长。
菱花但照颜色好,不照国家兴与亡。
嘉王酒悲涕泗横,谏书上者蒲禹卿
眼前金鉴不知贵,乾德匆匆了此行。
绮窗绣幌都安在,千里山河一朝改。
鸾凤态闻泣玉台,蟾蜍已分沈沧海。
土蚀苔侵又几时,摩挲祗益后人悲。
蛾眉梦断狐狸穴,金碗人间那得知。
自从花落芳林园,剩有鹃啼三赵村。
莫笑武当山上镜,山精独自拜黄昏。
按:【评】起得苍老,后幅哀艳,极悲凉酸楚之致。
前蜀王锴书妙法莲华经残叶壬午 清 · 钱载
 出处:萚石斋诗集卷第二十五
顾君先得信解品第四,郑君后得卷第一。
奇零数叶各傲余,前蜀时王锴笔。
潼川寺,名琴泉。
绀塔圮,丙寅年
塔中出经僧燬半,识者攫宝今流传。
郑云别卷署尾次,朱书武成三年字。
君官蓬溪曾拾塔砖无,独此归与顾箧相嬉娱。
顾君得之合州,出较郑本转清熟。
鳣祥(锴字。)是年已平章,尝写藏经工且速。
白藤担子晨趋朝,兀兀于中勤自钞。
唐末衣冠多避蜀,遗风文物犹嘐嘐。
可怜乾德匆匆了,蒲禹卿执政藐。
此笔青莲华奈何,李严入来草降表。
青城山,终古青。
琴泉塔,无一铃。
孟家却有毋昭裔,旧本成都仿石经。